主題: [原創(chuàng)]師者,友也--孔子與子路

  • 門掩桃花
樓主回復(fù)
  • 閱讀:2807
  • 回復(fù):2
  • 發(fā)表于:2008/7/23 12:05:45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樓主
  2. 正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馬上注冊,結(jié)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(zhuǎn)嘉峪關(guān)社區(qū)。

立即注冊。已有帳號? 登錄或使用QQ登錄微信登錄新浪微博登錄

孔子曰:“益者三友,損者三友。友直,友諒,友多聞,益也;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侫,損矣!睆摹墩撜Z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等經(jīng)典的記述中,我們得知,孔子與其門生似乎都是亦師亦友的關(guān)系。這些門生,對于孔子的態(tài)度,都是畢恭畢敬、唯命是聽的,說確切些,只能算是弟子們,但子路與他的關(guān)系卻很具生活化,所以真正要算得亦師亦友的,唯子路一人而已。 
        在了解孔子與子路的亦師亦友關(guān)系前,我們先來看看他們兩位的生平,也許對我們正確理解他們之間的這種關(guān)系有所幫助。 
        孔子(前551-479),公元前551928日生,名丘,字仲尼,魯國人。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,儒家學(xué)派的創(chuàng)始人。 
孔子的遠(yuǎn)祖是宋國貴族,殷王室的后裔。周武王滅殷后,封殷宗室微子啟于宋。由微子經(jīng)微仲衍、宋公稽、丁公申,四傳至泯公共。泯公長子弗父何讓國于其弟鮒祀。弗父何為卿?鬃酉茸嫠煊芍T候家轉(zhuǎn)為公卿之家。弗父何之曾孫正考父,連續(xù)輔佐宋戴公、武公、宣公,久為上卿,以謙恭著稱于世?鬃恿婵赘讣卫^任宋大司馬。按周禮制,大夫不得祖諸候,“五世親盡,別為公候”,故其后代以孔為氏。后宋太宰華父督作亂,弒宋殤公,殺孔父嘉。其后代避難奔魯(孔氏為魯國人自此始),卿位始失,下降為士?鬃釉娓阜朗逶昔敺酪卦住W娓覆牡氖论E無考。父親名紇,字叔,又稱叔梁紇,為一名武士,以勇力著稱。叔梁紇先娶施氏,無子,其妾生男,病足,復(fù)娶顏徵在,生孔子。 
        孔子早年喪父,家道衰落。然而,孔子的家世和他出生的環(huán)境為他以后學(xué)術(shù)思想的建立,奠定了良好的基礎(chǔ)?鬃印叭ⅰ,并開始授徒講學(xué),顏回、子路、曾晳等即成為其門生。 
        仲由(子路)(仲由(前542~前480)字子路,又字季路,魯國卞(今山東泗水縣泉林鎮(zhèn)卞橋村)人,孔子得意門生,以政事見稱。為人伉直魯莽,好勇力,事親至孝。除學(xué)詩、禮外,還為孔子趕車,做侍衛(wèi),跟隨孔子周游列國,深得器重。孔子稱贊說:子路好勇,聞過則喜。初仕魯,后事衛(wèi)。孔子任魯國司寇時,他任季孫氏的宰,后任大夫孔俚的宰。 
       子路少孔子九歲,他性格爽直,為人勇武,信守承諾,忠于職守,以擅長政事著稱。也許因為年齡相差無幾,也許因為子路直爽的性格,在奉行“內(nèi)斂”“中庸”之道的孔子眼中,子路是無法與他最器重的顏回相比。然而,在子路身上,正體現(xiàn)了孔子所謂“益者三友”的特點,不管孔子對子路的態(tài)度如何,子路總以孔子為師長、朋友。因此,孔子對子路的態(tài)度,大多情況下也是以友相看的。在《論語》記述里,孔子與子路的為師、為友,讀來也頗有趣。 
        子路真率莽直,在日常生活中,往往不“三思而后行”,卻總是“率而對曰”,在人面前,不分高低貴賤,難免說一些不該說的話,所以,孔子以老師的口吻無奈地對子路說:“你呀,給你說了多少次了,知道嗎?知道的就是知道的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這才是明智的呀!”{《論語-為政》}還有一次,孔子與人閑聊,說起君主的用人和治國的策略,他感嘆說:“如果我的主張行不通,乘著木筏到海外去,跟隨我的估計只有子路了!弊勇仿牭竭@話后很高興,要知道,孔子可是很少當(dāng)面表揚子路的?鬃又篮螅懿豢蜌獾嘏u說:“仲由啊,好勇超過了我,其他的嘛,沒什么可取的才能!敝鐜,子路還真讓他的先生說中了――在為別人的家族爭斗而慷慨就義。{《論語-公冶長》}子路不死心,反問孔子說:“那君子崇尚勇敢嗎?”孔子沒好氣地說:“君子義以為上,君子有勇而無義則亂,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!边@一次,孔子竟然拿出了他的殺手锏――“君子與小人論”來,子路只好不再作聲?鬃舆不算完,繼續(xù)以子路的勇而責(zé)難他。他又拉住子路,強行來一次徹底的教誨。他說:“子路啊,你聽說過六種品德與六種智慧嗎?”子路怏怏地說:“沒有!笨鬃又币曋勇氛f:“來,坐下,我告訴你。愛好仁德而不近好學(xué)習(xí),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;愛好智慧而不愛好學(xué)習(xí),它的弊病是行為放蕩;愛好誠信而不愛好學(xué)習(xí),它的弊病是危害親人;愛好直率而不愛好學(xué)習(xí),它的弊病是說話尖刻;愛好勇敢而不愛好學(xué)習(xí),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亂;愛好剛強而不愛好學(xué)習(xí),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!保墩撜Z-陽貨》}這一席話,正揭到了子路的短處。子路很恭敬地聆聽完先生的教誨,沒有作聲。因他如嬰孩般率真,估計只做到了“聞過則喜”,而沒有作進(jìn)一步的思考。更因“秉性難易”,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沒有較大的改觀,因而常常得到老師的不倦教誨?鬃诱f:“穿著破舊的絲棉袍子,與穿著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認(rèn)為是可恥的,大概只有仲由吧!对娊(jīng)》上說:‘不嫉妒,不貪求,為什么說不好呢?’”子路聽后,反復(fù)背誦這句詩。孔子又說:“只做到這樣,怎么能說夠好了呢?” 
        孔子雖然在人面前談到自己的弟子時,對他們十分苛刻,但是臨了,也會實事求是地講一下各人的優(yōu)點,這都是為師者的風(fēng)范。孟武伯很器重子路,想從他的老師那兒了解一點有關(guān)子路的信息,便旁敲側(cè)擊地問孔子:“子路做到了仁吧?”孔子說:“不知道!泵衔洳闯隽丝鬃訛殡y的神情,又再次追問。孔子才說:“仲由嘛,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里,可以讓他管理軍事,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!保墩撜Z-公冶長》}孔子真不知道子路做到了仁嗎?我看并不見得。子路曾協(xié)助孔子墮三都,跟隨孔子周游列國。但當(dāng)別人問及他時,他還是以一個朋友的身份,盡可能地隱去了子路的不足,對他做了客觀的評價。 
        有一年的春天,陽光明媚,和風(fēng)習(xí)習(xí),桃花夭夭,楊柳依依,小溪淙淙,芳草萋萋。子路與曾晳、冉有、公西華坐在樹底下陪老師聊天,孔子的心情很好,他一邊品著茶一邊說:“談?wù)勀銈兊睦硐氚!痹捯粑绰,子路就迫不急待地說:“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,夾在大國中間,常常受到別的國家侵犯,加上國內(nèi)又鬧饑荒,讓我去治理,只要三年,就可以使人們勇敢善戰(zhàn),而且懂得禮儀!笨鬃勇犃,微微一笑。散的時候,曾晳故意走在后面。他邊走邊問:“老師您為什么要笑仲由呢?”孔子說:“治理國家要講禮讓,可是他說話一點也不謙讓,所以我笑他!保墩撜Z-先進(jìn)》}另有一次,孔子在備課,顏淵、季路在旁邊陪侍著,干些倒倒水、掃掃地、整理整理老師的教案等等雜事?鬃涌粗麄儌z很是無聊,就停下筆,隨便說了一句:“為什么不說說你們的志向呢?”子路馬上說:“愿車馬、衣輕裘,與朋友共,蔽之而無憾。”顏淵說:“愿無伐善,無施勞!弊勇芬婎伝卣f完垂手立著,便打破沉默,反問孔子:“想聽聽您的志向!笨鬃诱f:“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懷之!蹦憧,只有子路敢這樣反問老師,估計又是他的性格,使他忘了此時師生的關(guān)系,而只看作是朋友了。 
        有一次聽吃完晚飯,孔子與子路納涼,顏回在收拾碗筷?鬃涌粗伝孛β档纳碛,大聲對顏淵說:“用我呢,我就去干;不用我,我就隱藏起來,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這樣吧!”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,惟我與爾有是夫。”子路沒聽清老師的話外音,只聽到老師對顏回如此敬重,忍不住也想夸夸自己的本事,便帶著質(zhì)問語氣、有點洋洋得意地問孔子:“老師您如果統(tǒng)帥三軍,那么您和誰在一起共事呢?”孔子一看,好家伙,不來點真格的是不行了。不客氣地說:“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,徒步涉水過河,死了都不會后悔的人,我是不會和他在一起共事的。我要找的,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謹(jǐn)慎,善于謀劃而能完成任務(wù)的人!边@里,孔子說的“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,徒步涉水過河,死了都不會后悔的人”,顯然是子路無疑了,因為,“遇事小心謹(jǐn)慎”,子路恐怕與之無緣。(《論語-述而》)對于這事子路是記在心上的,老師對他總是以“抑”為主,他心底里總有點不服。后來,葉公問子路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,子路就沒有回答?鬃又懒,對子路說:“你怎么不這樣說:他這個人,發(fā)憤用功,連吃飯都忘了,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,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,如此而已!保ā墩撜Z-述而》)子路想,我就是不說,做不到的事非要去做,我怎么說呀。這時,子路對老師是有點怨氣了。 
        子路對老師的怨懟,也不僅僅是因上面幾件事,后來,同樣是問“仁”、問“政”等,孔子對冉有、顏淵等的態(tài)度總是不一樣,對他們都是侮而不倦,對自己卻總是加以詰問,多問幾句,甚至有點兒不耐煩,使自己如硬在喉,倍感委屈。比如,子路問怎樣管理政事?鬃诱f:“做在老百姓之前,使老百姓勤勞!弊勇氛埱蠖嘀v一點?鬃诱f:“不要懈怠!保墩撜Z-子路》}季路問怎樣去事奉鬼神。孔子說:“沒能事奉好人,怎么能事奉鬼呢?”季路說:“請問死是怎么回事?”(孔子回答)說:“還不知道活著的道理,怎么能知道死呢?”{《論語-先進(jìn)》}這里一次干脆利落,一次以反詰結(jié)束,都使子路意猶未盡。有一次,子路說:“齊桓公殺了公子糾,召忽自殺以殉,但管仲卻沒有自殺。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?”孔子說:“桓公多次召集各諸侯國的盟會,不用武力,都是管仲的力量啊。這就是他的仁德,這就是他的仁德。”{《論語-憲問》}顏淵問怎樣做才是仁?鬃诱f:“克制自己,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,這就是仁。一旦這樣做了,天下的一切就都?xì)w于仁了。實行仁德,完全在于自己,難道還在于別人嗎?”顏淵說:“請問實行仁的條目!笨鬃诱f:“不合于禮的不要看,不合于禮的不要聽,不合于禮的不要說,不合于禮的不要做!鳖仠Y說:“我雖然愚笨,也要照您的這些話去做!保墩撜Z-子路》}你看同樣是“問仁”,對于子路,孔子用很重的語氣說:“如其仁,如其仁!倍鴮τ陬伝,卻娓娓道來。然而此時,子路也只是怨而已,沒有過多地去與老師爭辯。又有一次,子路讓子羔去作費地的長官。孔子說:“這簡直是害人子弟。”子路說:“那個地方有老百姓,有社稷,治理百姓和祭祀神靈都是學(xué)習(xí),難道一定要讀書才算學(xué)習(xí)嗎?”孔子說:“所以我討厭那種花言巧語狡辯的人!保墩撜Z-先進(jìn)》}這次子路雖然用反問的語氣作辯解,卻遭到老師更為直接的批評。后來孔子患了重病,子路派了孔子的門徒去作孔子的家臣,負(fù)責(zé)料理后事,后來,孔子的病好了一些,他說:“仲由很久以來就干這種弄虛作假的事情。我明明沒有家臣,卻偏偏要裝作有家臣,我騙誰呢?我騙上天吧?與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,我寧可在你們這些學(xué)生的侍候下死去,這樣不是更好嗎?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禮來安葬,難道就會被丟在路邊沒人埋嗎?”{《論語-子罕》}這次子路的好心也被老師當(dāng)成了驢肝肺。而后來發(fā)生的兩件事,成了子路正面“對抗”老師的導(dǎo)火索。 
        子路夜里住在石門,看門的人問:“從哪里來?”子路很驕傲地說:“從孔子那里來。”看門的人說:“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要去做的人嗎?”子路沒言語,但看門人說的話卻似乎正合了自己的心思。于是在后來陪著老師出游遇到的兩件事,使得他終于不得不發(fā)了:長沮、桀溺在一起耕種,孔子路過,讓子路去尋問渡口在哪里。長沮問子路:“那個拿著韁繩的是誰?”子路說:“是孔丘!遍L沮說;“是魯國的孔丘嗎?”子路說:“是的!遍L沮說:“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。”子路再去問桀溺。桀溺說:“你是誰?”子路說:“我是仲由!辫钅缯f:“你是魯國孔丘的門徒嗎?”子路說:“是的!辫钅缯f:“像洪水一般的壞東西到處都是,你們同誰去改變它呢?而且你與其跟著躲避人的人,為什么不跟著我們這些躲避社會的人呢?”說完,仍舊不停地做田里的農(nóng)活。子路回來后把情況報告給孔子。孔子很失望地說:“人是不能與飛禽走獸合群共處的,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還與誰打交道呢?如果天下太平,我就不會與你們一道來從事改革了!保墩撜Z-微子》}另一次,子路跟隨孔子出行,落在了后面,遇到一個老丈,用拐杖挑著除草的工具。子路問道:“你看到我的老師嗎?”老丈說:“我手腳不停地勞作,五谷還來不及播種,哪里顧得上你的老師是誰?”說完,便扶著拐杖去除草。子路拱著手恭敬地站在一旁。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,殺了雞,做了小米飯給他吃,又叫兩個兒子出來與子路見面。第二天,子路趕上孔子,把這件事向他作了報告?鬃诱f:“這是個隱士啊!苯凶勇坊厝ピ倏纯此。子路到了那里,老丈已經(jīng)走了。子路說:“不做官是不對的。長幼間的關(guān)系是不可能廢棄的;君臣間的關(guān)系怎么能廢棄呢?想要自身清白,卻破壞了根本的君臣倫理關(guān)系。君子做官,只是為了實行君臣之義的。至于道的行不通,早就知道了!保墩撜Z-微子》}第一次,當(dāng)子路聽到別人對自己老師的所作所為不理解時,他就把別人不恭的話一五一十地對老師作了反饋,其實,就是對老師的質(zhì)疑;而第二次,子路對孔子“道的行不通”,開始產(chǎn)生質(zhì)疑,終于嘟嘟囔囔地發(fā)了一通牢騷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孔子在衛(wèi)國住的時候,衛(wèi)靈公對他不錯,他也似乎看到了施展自己政治抱負(fù)的曙光。子路還記得“道之不通”的話,就對孔子說:“衛(wèi)國國君要您去治理國家,您打算先從哪些事情做起呢?”孔子說:“首先必須正名分!弊勇氛f:“有這樣做的嗎?您想得太不合時宜了。這名怎么正呢?”孔子說:“仲由,真粗野啊。君子對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,總是采取存疑的態(tài)度。名分不正,說起話來就不順當(dāng)合理,說話不順當(dāng)合理,事情就辦不成。事情辦不成,禮樂也就不能興盛。禮樂不能興盛,刑罰的執(zhí)行就不會得當(dāng)。刑罰不得當(dāng),百姓就不知怎么辦好。所以,君子一定要定下一個名分,必須能夠說得明白,說出來一定能夠行得通。對于自己的言行,是從不馬馬虎虎對待的!保墩撜Z-子路》}這次,孔子可能覺察到子路的怨氣,所以才心平氣和地對子路說了這樣的“長篇大論”。為了正名,為了能見到衛(wèi)靈公,也為了能給子路一個滿意的交待,孔子去見了南子,子路知道后,不高興了,很是生氣,沒給老師好臉色看?桌戏蜃蛹钡膶μ彀l(fā)誓,說他和南子只是一般性的會晤,要是有了什么不干凈的事,天打五雷轟。墩撜Z-雍也》}讓老師對天發(fā)毒誓的,也只有子路能做得到了。那么,子路為何不悅呢?有多名士都對此發(fā)表過自己的見解。 
        何晏《論語集解》中為孔作過辯解,他稱:“孔安國等以為南子者衛(wèi)靈公夫人,淫亂,而靈公惑之?鬃右娭,欲因而說靈公使行治道。矢,警也。子路不悅,故夫子誓之。行道既非婦人之事,而弟子不悅,與之祝誓,義可疑焉!敝熳拥摹端臅ⅰ贩Q:“圣人道大德全,無可不可,其見惡人固謂在我有可見之禮,則彼不善,我何與焉?然此子路所能測哉?故重言以誓之,欲其姑信此而深思以得之也。”毛奇齡《四書改錯》力駁朱子之說,其詞甚辯。他說:“古并無仕于其國見其小君之禮,遍考諸《禮》文及漢晉唐諸儒言禮者,亦并無此說,驚怪甚久。及觀《大全》載朱氏《或問》,竟自言是于禮無所見,則明白杜撰矣!泵显诮Y(jié)語中稱:“正以無典禮可以引據(jù)也,有則據(jù)禮以要之,子路夫子俱無辭矣。”這一駁詰確是一針見血。倘合于禮,試問:子路還有什么不悅?孔子又何必作矢詞? 
        孔子真的被冤枉了,因為,那南子是三番五次相邀,孔子才肯與之相見的。之所以要見南子,是因為孔老夫想和衛(wèi)靈公套近乎必先過南子這關(guān),但是這個南子夫人卻是個了得的人物。 
        所謂了得,就是指這個女人的思想觀念太開放啦,人生的漂亮,家庭背景靚麗,因此情人就多,風(fēng)流韻事的傳說就多。所謂好事不出門惡名傳千里。她是宋國人,在宋國當(dāng)姑娘時就有一個情人公子朝,嫁到衛(wèi)國后,有時思念老情人,就常常借故回宋國和公子朝幽會。衛(wèi)靈公知道了這事,反倒不怪罪,而且是后來看南子總往宋國跑得不方便,干脆在衛(wèi)國給他們修了宮殿,定期邀請公子朝作為政府代表訪問衛(wèi)國,成全兩人的好事!衛(wèi)靈公因為自己老了,就對妻子的外遇行為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,甚至給妻子提供了相當(dāng)大的便利。
 
        也許孔子老先生想到這個方面,事前是猶豫再三的,不過后來,子路當(dāng)面指責(zé)他出爾反爾也就成為情理之中的事了。
 
        孔子與子路,就是這樣,既是朋友,又是師生。他們兩位,就在這種關(guān)系中,演繹了一段真實而有趣的故事。
去年今日此門中,人面桃花相映紅。人面不知何處去,桃花依舊笑春風(fēng)。
[shu]春風(fēng)最知情,吹得桃花紅。
  
  • 蓬萊居士
  • 發(fā)表于:2008/7/23 17:09:54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沙發(fā)
  2. 正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師者,傳道,授業(yè),解惑也!
(0)
(0)
  
帖子已過去太久遠(yuǎn)了,不再提供回復(fù)功能,請勿嘗試回復(fù)。
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