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作者:姜小牙
- 閱讀:19165
- 回復:123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6:57:50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 樓主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我在嘉峪關生活中,沒有見過幾種鳥,即使是遇上麻雀,我也要多看幾眼,在觀鳥的時候,感覺心情愉悅,一是好像年輕了,二是好像與大自然接近了,三是視乎這些鳥兒有靈性,要么是我多年未見朋友,要么是逝去的先靈,要么是闖入的不速之客。
|
|
- 樓主 作者:姜小牙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6:59:55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
沙發(fā)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|
- 樓主 作者:姜小牙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7:05:42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
板凳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鳳頭百靈 百靈鳥既是“歌手”,又是“舞蹈家”。它的歌不光是單個的音節(jié),而是把許多音節(jié),串連成章。它在歌唱時,又常常張開翅膀,跳起各種舞蹈,仿佛蝴蝶在翩翩飛舞。百靈鳥不但以其美妙的歌喉,優(yōu)美的舞姿,令人嘆服的飛翔技巧美化了環(huán)境,也給人類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,更以其自身的存在維持著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的平衡。
|
|
- 樓主 作者:姜小牙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7:07:36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
3樓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|
- 樓主 作者:姜小牙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7:19:05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
4樓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野鴨 多種野生鴨類的通俗名稱,有十余個種類。野鴨能進行長途的遷徙飛行,最高的飛行速度能達到時速110公里。 野鴨或許能被人馴服,但是一旦馴服,野鴨就失去了它的野性,再也無法海闊天空地去自由飛翔了。有人說:“對于重用那些我并不喜歡卻有真才實學的人,我從不猶豫。然而重用那些圍在你身邊盡說恭維話,喜歡與你一起去假日垂釣的人,是一種莫大的錯誤。與此相比,我尋找的卻是那些個性強烈、不拘小節(jié)、以及直言不諱似乎令你不快的人。如果你能在你的周圍發(fā)掘許多這樣的人,并能耐心聽取他們的意見,那你的工作就會處處順利!边@就是著名的IBM的“野鴨精神”。
[此貼被姜小牙于2011-5-14 18:35:39編輯過]
|
|
- 樓主 作者:姜小牙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7:20:55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
5樓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|
- 樓主 作者:姜小牙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7:27:35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
6樓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白鷺 “兩個黃鸝鳴翠柳,一行白鷺上青天”;“
[此貼被姜小牙于2011-5-16 21:13:15編輯過]
|
|
- 樓主 作者:姜小牙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7:29:24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
7樓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|
- 樓主 作者:姜小牙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7:36:16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
8樓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紅嘴鷗,俗稱“水鴿子”,體形和毛色都與鴿子相似,嘴和腳皆呈紅色,身體大部分的羽毛是白色,尾羽黑色。紅嘴鷗數(shù)量大,喜集群,在世界的許多沿海港口、湖泊都可看到。一般生活在江河、湖泊、水庫、海灣。繁殖于中國西北部的天山西部地區(qū)及東北部的濕地。在中國東部及北緯32度以南所有湖泊、河流及沿海地帶越冬。主食是魚、蝦、昆蟲、水生植物和人類丟棄的食物殘渣。 楊先生拍的,在東湖。
[此貼被姜小牙于2011-5-14 19:30:33編輯過]
|
|
- 樓主 作者:姜小牙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7:38:27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
9樓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|
- 樓主 作者:姜小牙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7:40:26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
10樓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鹡鸰 jí líng 鳥類的一屬。最常見的一種,身體小,頭頂黑色,前額純白色,嘴細長,尾和翅膀都很長,黑色,有白斑,腹部白色。吃昆蟲和小魚等,屬受保護鳥類。 但嘉峪關草湖、東湖是黃頭鹡鸰。 《詩.小雅.常棣》:"鹡鸰在原,兄弟急難。"后以"鹡鸰"比喻兄弟。 鳥類 鹡鸰(19張) 鹡鸰:一種嘴細,尾、翅都很長的小鳥,只要一只離群,其余的就都鳴叫起來,尋找同類。比喻漂泊異地的兄弟急待救援。 [此貼被姜小牙于2011-5-14 17:41:58編輯過]
|
|
- 樓主 作者:姜小牙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8:00:24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
11樓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|
- 樓主 作者:姜小牙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8:06:01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
12樓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紅腿鷸 常在水邊或田野中捕吃小魚、貝類等。 鷸,翠鳥也。知天將雨!墩f文》
知天文者冠鷸。——《禮記》
鷸如鶉,色蒼嘴長,在泥涂間鷸鷸聲,村民云田雞所化,亦鵪鶉類也。蘇秦所謂鷸蚌相持者,即此!侗静菥V目》
蚌方出曝,而鷸啄其肉。——《戰(zhàn)國策》
|
|
- 樓主 作者:姜小牙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8:10:09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
13樓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|
- 樓主 作者:姜小牙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8:18:03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
14樓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沙漠鴛鴦 似野鴨,體形較小。嘴扁,頸長,趾間有蹼,善游泳,翼長,能飛。雄的羽色絢麗,頭后有銅赤、紫、綠等色羽冠;嘴紅色,腳黃色。雌的體稍小,羽毛蒼褐色,嘴灰黑色。棲息于內陸湖泊和溪流邊。為我國著名特產珍禽之一。舊傳雌雄偶居不離,古稱“匹鳥”。
|
|
- 樓主 作者:姜小牙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8:22:33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
15樓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|
- 樓主 作者:姜小牙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8:25:53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
16樓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紅尾伯勞 主要棲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灌叢、疏林和林緣地帶,尤其在有稀矮樹木和灌叢生長的開闊曠野、河谷、湖畔、路旁和田邊地頭灌叢中較常見,也棲息于草甸灌叢、山地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林緣灌叢及其附近的小塊次生楊樺林內。
[此貼被姜小牙于2011-5-14 18:40:24編輯過]
[此貼被姜小牙于2011-5-17 20:57:49編輯過]
|
|
- 樓主 作者:姜小牙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9:39:32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
17樓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|
- 樓主 作者:姜小牙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9:40:45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
18樓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金眶鸻 全長約16 cm,上體沙褐色,下體白色。有明顯的白色領圈,其下有明顯的黑色領圈,眼后白斑向后延伸至頭頂相連。單個或成對活動,活動時行走速度甚快,常邊走邊覓食,并伴隨著一種單調而細弱的叫聲。通常急速奔走一段距離后稍微停停,然后再向前走。常棲息于湖泊沿岸、河灘或水稻田邊。以昆蟲為主食,兼食植物種子、蠕蟲等。
[此貼被姜小牙于2011-5-17 21:29:00編輯過]
|
|
- 樓主 作者:姜小牙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9:45:05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
19樓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|
- 樓主 作者:姜小牙
- 發(fā)表于:2011/5/14 19:49:08
-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
-
20樓
- 倒序看帖
- 只看該作者
鸕鶿 也叫水老鴉、魚鷹。是鵜形目 鸕鶿科的1屬,有30種。 鳥類。身體比鴨狹長,體羽為金屬黑色,善潛水捕魚,飛行時直線前進。 鸕鶿不僅是捕魚的能手,古代還常常把它作為美滿婚姻的象征。結伴的鸕鶿,從營巢孵卵到哺育 幼雛,它們共同進行,和睦相處,相互體貼。大家熟悉的 《詩經》中第一首詩:“關關雎鳩,在河之洲”有的學者認為詩中的“雎鳩”就是鸕鶿
|
|
帖子已過去太久遠了,不再提供回復功能,請勿嘗試回復!!
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