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越心的“藩籬”
前幾日,朋友的空間上傳了數(shù)張她媽媽去寶島臺灣旅游時拍的照片,那靜逸絕色的美景真是羨煞旁人。而更令人艷羨的是她媽媽。老人年近古稀,依然精神矍鑠,心無羈絆,對旅游情有所屬,那欣欣然的姿態(tài)真是不多見,這讓我們年輕人自愧不如。
細想過往,人到中年的我們生活依舊皺皺巴巴,人未老而心態(tài)滄桑。莫說凡事拿得起放得下,那蜘蛛網(wǎng)般的俗事纏繞著不得其身,又怎能活得瀟灑不羈,自由灑脫。
朋友說,有時間就出去走走吧。在旅途中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生活的空間有多么狹小,外面的世界會有多么精彩。而我常常會這樣回答她:工作忙,沒時間,孩子要上學,愛人要服侍,經(jīng)濟條件也是一方面,以后再說吧。
眾多的說辭都是那么振振有聲,而內(nèi)心其實向往至極。
我們都太忙,忙得遺忘了親近大自然,以至于沒有時間抬頭看看藍天,看那悠閑的云朵一片片地翻轉(zhuǎn)流動。我們邁不出那閱盡青山綠水,丈量三山五岳的豪邁步伐。我們的日子充斥著喧囂,忙碌,臃腫和雞零狗碎。永遠有干不完的工作,做不完的家務和掙得少花得多的惆悵。生活就像規(guī)定了半徑的就地畫圈的運動,周而復始,沒完沒了。有人說,這就是日子,這就是人生。
即使有什么改變,也不過是偶爾陪孩子去公園打球散步,和閨蜜時不時出去聚餐逛街。幾年不進一次電影院,破天荒去一次會喋喋不休好久。收到愛人送的一件禮物就感動得一塌糊涂,認為浪漫和幸福還是常常光顧著我們,還有什么值得抱怨和不滿足的?對于外面的風景,常常是心有向往但永遠在計劃和夢想中描繪著。
是的,漫長歲月光華,哪里會有那么多的激情澎湃和精致紛呈,知足而常樂又會成為充斥內(nèi)心的辭令。我們總會找到一些理由證明我們的生活不是枯燥乏味的,我們的人生還是充滿亮色的,哪怕固守著單一色的生活格調(diào),讓淡淡憂傷逆流成河。歲月依然在涓涓流淌中,不喜不悲常常專屬于我們。于是,我們?nèi)绱顺翜S和滿足,在坐井觀天般的狹隘世界里自鳴得意,樂此不疲。
閑暇時,手機,網(wǎng)絡會占據(jù)我們大部分的時間。游戲,聊天,逛社區(qū),久而久之你會發(fā)現(xiàn)這樣的日子沒有丁點樂趣,以至于當電腦屏幕嘩嘩閃過,微信段子不斷刷新時你居然一點也停頓不下飄移的目光。點擊鼠標的手早已麻木,刷屏都不再是你釋放激情的舉動。生活依然孤寂空洞而愈加顯得煩躁陰郁。
千篇一律是泛濫文字的詬病,按部就班,兩點一線的模式則是生活打不破的魔咒。對于金錢物質(zhì)的無限向往和生存的緊迫感吞噬著我們對新鮮,生動,有內(nèi)涵的精神生活的追求欲望,麻木不仁成為每個人的形象特質(zhì)。我們還需要為自己的碌碌終老標榜什么嗎?青春隨風而逝,原本清純亮麗的心早已蒼老。
“人生就像一段旅行,不必在乎目的地,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,以及看風景的心情!
說的多好!而我們甚至不能很好地詮釋它,只是膚淺地認為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勝利,且行且吟是詩人的喜好,對外面世界的探尋和認知都是奢侈的事情,與我們的生活距離太過遙遠。
仔細思量,我們更多的時候,是自己給自己設置了障礙,套上了枷鎖,把生活拘謹在忙碌與瑣碎中難以抽身。讓“以后再說吧!背蔀橛肋h的“明日復明日,明日何其多!。而當疾病來襲,困苦踏來,才終于明白這一生徒勞無果,甚至沒有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,沒有三五摯友登高望遠,把酒言歡的酣暢淋漓,沒有領略“橫看成嶺側(cè)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!钡暮肋~與慨嘆,這樣的人生豈不苦短?這樣的遺憾也許會成為一生永遠的憾事。
出去走走吧!計劃著,嘗試著放下所有顧慮。中學時代的地理課本就告訴我們: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,幅員遼闊。不去走走又如何體會?不去踐行,可能會變成永遠的盲人。
也許仍然有人會說,說起來容易,說走就走那也需要資本,需要動力。而我只想告訴自己:翻越心的“藩籬”,你自然可以到達任何一個你向往的目的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