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: [原創(chuàng)]2011年“金九銀十”摩旅新疆7000公里 【不斷更新】

  • 作者:西部獨(dú)行俠
  • 發(fā)表于:2011/10/23 0:40:11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50樓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引用:原文由 南千 發(fā)表于 2011-10-22 18:28:44 :
回復(fù)  43樓(西部獨(dú)行俠)的帖子

你好獨(dú)行俠,你這是稱贊?自貶抑或是嘲笑?[此貼被南千于2011-10-22 18:30:46編輯過] 

羨慕,嫉妒。探險太需要地質(zhì)知識了。不是科班出身,學(xué)起來也很業(yè)余。以后多多請教。
      沒有豐富的知識,探險有很多缺憾。
(0)
(0)
  • 作者:西部獨(dú)行俠
  • 發(fā)表于:2011/10/23 0:45:07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51樓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引用:原文由 南千 發(fā)表于 2011-10-22 18:28:44 :
回復(fù)  43樓(西部獨(dú)行俠)的帖子

你好獨(dú)行俠,你這是稱贊?自貶抑或是嘲笑?[此貼被南千于2011-10-22 18:30:46編輯過] 

  羨慕又嫉妒。
(0)
(0)
  • 作者:老黃、
  • 發(fā)表于:2011/10/23 23:31:50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52樓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向你致敬,等你下次中級之旅一定和你一同前往。
(0)
(0)
  • 作者:西北攝鬼
  • 發(fā)表于:2011/10/24 10:23:12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55樓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老張啊,這么大的行動也不告訴咱一聲!不過告訴也白告訴,咱沒時間——賣給單位了!真羨慕你有這多時間“閑逛”,呵呵,紀(jì)實(shí)寫得不錯,但還不太詳細(xì),等著看你的報告文學(xué)。
(0)
(0)
  • 樓主 作者:南千
  • 發(fā)表于:2011/10/24 11:42:55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56樓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回復(fù)  55樓(西北攝鬼)的帖子

謝謝您關(guān)切!容后寫游記并請斧正。
(0)
(0)
  • 樓主 作者:南千
  • 發(fā)表于:2011/10/24 13:27:57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58樓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上2張2003年《甘青新大穿越》的影像(膠片機(jī)攝)。第一張,翻越當(dāng)金山奔向柴達(dá)木:


第二張,翻越阿爾金奔向塔里木:

(0)
(0)
  • 樓主 作者:南千
  • 發(fā)表于:2011/10/24 15:53:01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61樓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    敦煌經(jīng)星星峽到哈密路程是420公里,哈密到吐魯番也是420公里,加起來達(dá)840公里的路途。從玉門關(guān)經(jīng)“大海道”即莫賀延磧到達(dá)吐魯番的路途比起經(jīng)哈密抵達(dá)吐魯番縮短約一半距離。1934年11月,斯文·赫定率隊首次駕駛汽車穿越過大部分地段,根據(jù)他在《游移的湖》里記載,莫賀延磧主要地理單元是噶順戈壁和庫木塔格沙漠。東南臨近的吐魯番與敦煌之間的噶順戈壁,是“大海道”經(jīng)過的主要路段。噶順戈壁是一個準(zhǔn)平原(有低矮的小山),地貌呈風(fēng)蝕剝蝕形態(tài),遍布礫石、碎石和流沙,是我國石質(zhì)戈壁(石漠)分布最廣的區(qū)域。這里降水量極少,地表水和地下水非常缺乏,且含鹽量高,氣候極為干旱,到處呈現(xiàn)荒漠景象,是世界上大陸性氣候最強(qiáng)烈的地區(qū)之一。噶順戈壁廣漠、空曠、無垠,似海茫茫,唐代被稱為“大沙海”,“大海道”也因此而得名。既然能行汽車,騎馬自然不在話下,這就是走莫賀延磧的緣由吧?
 
    言歸正傳。余9月17日10:30進(jìn)入G30高速入口,淡云天氣無逆風(fēng),第二次上高速(第一次13日下午),對高速還是不怎么熟悉。一直以100-110公里時速行駛,一個人心無旁騖,途中也不休息(不懂高速路規(guī)矩不敢。。12:30分,接近哈密時一直跟在一輛黑色捷達(dá)轎車后面(相距100米),它一般100-110公里時速,路牌上“哈密服務(wù)區(qū)出口”的標(biāo)示,被余錯認(rèn)為是哈密出口,正好捷達(dá)也向右轉(zhuǎn)跟在匝道前面幾輛大貨車后面,余糊里糊涂也跟在捷達(dá)后面,距離約4-5米。
突然,捷達(dá)開始倒車,因摩托車沒有錯開(跟在捷達(dá)車正中),因摩托車無倒車,沒來得及拐出去,眼看就要吃虧,余大聲喊叫并連按喇叭,躲閃不及被捷達(dá)車撞倒壓在它的后尾下……

[[此貼被南千于2011-10-24 15:54:46編輯過] 
(0)
(0)
  1. 63樓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好貼,全部另存為......了
(0)
(0)
我的博客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404ljd
  • 作者:凡心
  • 發(fā)表于:2011/10/25 10:38:00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65樓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風(fēng)景秀麗,照片亮麗,勇氣可佳,佩服。
(0)
(0)
  • 作者:海濶灬
  • 發(fā)表于:2011/10/25 10:46:52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66樓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什么時候在出去把我也帶上好嗎
(0)
(0)
  • 樓主 作者:南千
  • 發(fā)表于:2011/10/25 11:08:16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67樓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(0)
(0)
  • 樓主 作者:南千
  • 發(fā)表于:2011/10/25 11:08:46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68樓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回復(fù)  66樓(海濶灬)的帖子

你騎摩托車?若是好!
(0)
(0)
  • 樓主 作者:南千
  • 發(fā)表于:2011/10/25 15:41:02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70樓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   哈密號稱“天山第一城”,是新疆東大門。地勢北高南低,海拔800-900米。老城在南,新城在北。城區(qū)人口約30余萬。行道樹以榆樹為主,綠化還行?諝赓|(zhì)量不如嘉峪關(guān),白天看不見月亮,主馬路水泥鋪就。8年前住在老城區(qū),感覺大而無當(dāng),建筑破舊。這次新城區(qū)比老的干凈,傍晚空地有許多婦女跳舞。 
    9月18日晨10點(diǎn)出發(fā),吸取昨天行程教訓(xùn),關(guān)注高速路右邊路牌,速度稍降。猛然想起獨(dú)自一人摩旅,出門忘了帶補(bǔ)胎工具,萬一扎胎。怎么辦?被老荊閃了下。干脆住鄯善,8年前路過沒進(jìn)城,這次領(lǐng)略下小縣城,順便購內(nèi)胎和工具。行駛330公里,于下午3:30分抵鄯善。上街到摩托車店買了前后內(nèi)胎花費(fèi)90元、一把活扳手15元。短途里程表顯示360公里已打開副油箱開關(guān),算來油耗2.78升/百公里。夕陽時到城南風(fēng)景區(qū)庫木塔格沙漠公園,要門票40元。沙漠常去還要花錢?沒進(jìn)去在門口拍了影像: 

來張?zhí)貙懀?/span>


搞不清它是移動的還是固定沙丘?估計是固定沙丘。夕陽中顯出特有的波浪形韻律。聽說這里夏天很熱,城南部多老居民,看看其住宅:


[此貼被南千于2011-10-25 15:41:33編輯過] 

[此貼被南千于2011-10-25 15:51:28編輯過] 
(0)
(0)
  • 樓主 作者:南千
  • 發(fā)表于:2011/10/25 15:46:20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71樓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

很小的窗格,究竟是住人還是晾曬葡萄?

(0)
(0)
  • 樓主 作者:南千
  • 發(fā)表于:2011/10/25 16:04:09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72樓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晚飯在路旁一小吃部就餐,羊肉串每串6元,小城吃的很貴,伙計說這里有的比烏魯木齊還貴。一碗酸湯面片、一個馕、半盤水煮花生米,共15元。問起庫木塔格沙漠沙丘有無變化,答:幾十年沒變化。
晚上給小舅子發(fā)短信:明天到烏魯木齊,請接。他今年5月去那里給一個老板作現(xiàn)場施工管理至今。他回信:到烏市后在河灘路見。還有一位大學(xué)同班同學(xué),畢業(yè)回烏魯木齊快30年沒見啦!

[此貼被南千于2011-10-25 21:07:47編輯過] 
(0)
(0)
  • 樓主 作者:南千
  • 發(fā)表于:2011/10/26 9:17:07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75樓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回復(fù)  73樓(匿名游客)的帖子

好啊!騎什么車?
(0)
(0)
  • 樓主 作者:南千
  • 發(fā)表于:2011/10/26 10:21:19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76樓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⒋拜訪高昌古城
   9月19日晨,鄯善天氣晴好無風(fēng),穿好抓絨衣,外罩沖鋒衣褲,捆綁行囊,渾身出汗。路上急馳正好。8:40出發(fā),加油10升,70元(7.18元/升),里程表回零。以95-100時速行駛。接近吐魯番時,路兩邊有百多公里蜿蜓起伏的紅色山峰。這是一條東西長約100公里,南北寬7~10公里,平均高度500米左右的年輕褶皺低山。最高峰位于勝金口附近,海拔851米。它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羅紀(jì)、白堊紀(jì)和第三紀(jì)的赤紅色砂、礫巖和泥巖組成。


主要受古代水流的沖刷,山坡上布滿道道沖溝。山上寸草不生,基巖裸露,且常受風(fēng)化沙層覆蓋。盛夏,在灼熱陽光照射下,紅色山巖熱浪滾滾,絳紅色煙云蒸騰繚繞,熱氣流不斷上升,紅色砂巖熠熠發(fā)光,恰似團(tuán)團(tuán)烈焰在燃燒,故名火焰山。


8年前騎摩托從庫爾勒過來到吐魯番時,因時間緊,只拜訪了市區(qū)西部的交河古城。此次決定去高昌古城,市區(qū)就不去了。從高速出口下道先向東后折向北行駛約20公里,穿過維族村鎮(zhèn)。來到古城,花費(fèi)門票40元進(jìn)入。爬到高臺來張全景:


來張?zhí)貙懀?/span>


感覺比交河古城大。建于公元前一世紀(jì),是西漢在車師前國境內(nèi)的屯田部隊所建。分為外城、內(nèi)城和宮城。外城墻基厚1.2米、高11.5米,周長5.4公里。北城墻:


北城墻特寫:


驚奇的是古城約160萬平方米的面積哪里運(yùn)來的黃土并夯實(shí)的?交河古城是采用當(dāng)?shù)攸S土“挖地為院,隔梁為墻,掏洞成室”,判斷這里地勢低洼(吐魯番市區(qū)海拔不到百米),火焰山隆起后,因風(fēng)蝕和水流作用,將山體泥沙沖刷到低洼處堆積,高昌古城地帶也堆積了厚的黃土,屯田部隊就地取材建起了古城。


[此貼被南千于2011-10-26 15:30:23編輯過] 
(0)
(0)
  • 樓主 作者:南千
  • 發(fā)表于:2011/10/26 10:50:11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77樓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貞觀三年(629年),玄奘西行,孤身涉險,歷盡艱難,第二年正月抵達(dá)高昌,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,并結(jié)為兄弟。給玄奘許多自助,傳為佳話。13世紀(jì)古城毀于戰(zhàn)火。唐代邊塞詩人岑參到過交河古城:有詩:《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》
曾到交河城,風(fēng)土斷人腸。
寒驛遠(yuǎn)如點(diǎn),邊烽互相望。
赤亭多飄風(fēng),鼓怒不可當(dāng)。
有時無人行,沙石亂飄揚(yáng)。
夜靜天蕭條,鬼哭夾道傍。
地上多髑髏,皆是古戰(zhàn)場。
置酒高館夕,邊城月蒼蒼。
……
 
肯定也到過高昌古城,不知為何沒留下詩篇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[此貼被南千于2011-10-26 10:52:21編輯過] 


[此貼被南千于2011-10-26 11:02:46編輯過] 
(0)
(0)
  • 樓主 作者:南千
  • 發(fā)表于:2011/10/26 15:28:44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81樓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返程時在維族村路旁遇兩只大白鵝,在潺潺的流水的溝渠旁閑遛,招人喜愛,停車拍照。其中一只就過了伸長脖子朝我叫,要護(hù)其伴侶? 

據(jù)說唐駱賓王7歲時作了首鵝詩,一直流傳到現(xiàn)在,幼兒園里的孩子能背誦:
鵝,鵝,鵝
曲頸向天歌
白毛浮綠水
紅掌撥清波:


書圣王羲之說鵝是禽中豪杰,白如雪,潔如玉,一塵不染。


連想起他的《蘭亭序》里的名言:是日也,天朗氣清、惠風(fēng)和暢,仰觀宇宙之大,俯察品類之盛,所以游目騁懷,足以極視聽之娛,信可樂也!
也記憶起探險家斯文·赫定堅毅勇敢的同時,還有柔情一面,他在《絲綢之路》一書“在額濟(jì)納河畔休整的日子里”這章寫道:“……隨著新年的臨近,天更冷了。1933年12月30日夜里的溫度是零下30.7度……在奧賓河(額濟(jì)納河的支流)另一側(cè)河岸的沙丘上,正對著我們的營地長著茂密的檉柳,里面藏著許許多多的野雞。佛教徒是不殺生的。這些野禽好像知道沒有人會去抓它們,居然敢徑直走近帳篷,送上門來。但我禁止在營地的附近射殺野雞,因?yàn)槲蚁矚g它們常常一連幾個小時出神地看著這些美麗高貴的野禽,沿著陡峭的河岸大搖大擺地向廚房踱去。在河床有一口井(人工挖的),井邊結(jié)著冰。每當(dāng)新來一群野雞時,這口井總是它們首先偵查的目標(biāo)。走在前頭的是一只負(fù)責(zé)探路的公雞。它一邊警惕地觀望前進(jìn),它身后跟著另外幾只公雞。當(dāng)這些羽毛華麗的衛(wèi)士完成巡邏后,母雞們輕快地踏著公雞的足跡,裊裊***地向前走去,那一身灰黃色的裝束,完完全全像沙土一樣。于是野雞們會合在井邊,興許有20來只在冰上又啄又咬的。”
(0)
(0)
  • 樓主 作者:南千
  • 發(fā)表于:2011/10/26 15:40:16
  • 來自:中國 甘肅 嘉峪關(guān)
  1. 83樓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(0)
(0)
帖子已過去太久遠(yuǎn)了,不再提供回復(fù)功能,請勿嘗試回復(fù)!
""